查看原文
其他

每周一星 | 沈菲:关注的是千万学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南师新媒体团 南京师范大学 2022-06-05


他是学生们口中亲切的 “菲哥”

他是辅导员精品项目“菲同一班”主题班会工作坊的主持人;

他是“2017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第十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他是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沈菲


他真情投入、严管厚爱,用自己的热情、激情与活力,点燃每一个莘莘学子的梦想与未来;他真心付出,无私奉献,用自己的智慧、能力与汗水,彰显高校辅导员的价值与作用;他用十四年的时光,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默默付出;他把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道路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潜心耕耘,硕果累累;他说成为学生成长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是他不断追求的事业方向。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


同事常常戏言,沈菲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的辅导员生涯就是一个不断解答各类题目的“故事集”


2004年,作为南师大广告学专业的首届毕业生,拥有丰富校内外实习实践经历的他,放弃了进入省级媒体工作的机会,留校做了一名辅导员。如果说这道“选择题”的故事还多少显得有些俗套,那么2010年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却显得极为独特。那时沈菲已转学院专业教师岗一年时间,因为学工队伍人手不足,他在专业教学之余,这一年里依然兼任学生辅导员工作。在“双肩挑”一年之后,沈菲做出了让所有人吃惊的决定,申请转回学生辅导员岗位工作。


回想这段“独特”的经历,他笑着说自己这次完成的是一道“改错题”。工作五年后转岗主要源于惯性思维(最初为“2+3”模式留校,工作五年后可转专业教师岗),实际上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分析。而在“转岗未离岗”的这一年,他对职业方向有了更为全面而理性的思考,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让他最终选择扎根辅导员岗位。


顶着别人不理解的目光,他重新“回归”辅导员工作。时至今日,作为行业稀缺个案,他并不认为这段经历有任何“崇高”之处。他说,通过自己的这段 “故事”,希望让更多年轻的辅导员老师充分认识到这份职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获得感,在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道路上走得更坚定、更踏实


在完成“选择题”和“改错题”后,沈菲开始蓄力思考并解答“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这道更为宏大的“论述题”。2015年,经过近两个月的层层比拼,他以丰富的工作经验、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斩获2015年第四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华东赛区一等奖和全国决赛一等奖;2016年,他的论文《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角色定位》获得“2016年度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2017年,他入选江苏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校优秀辅导员‘校园巡讲’和‘网络巡礼’活动”宣讲团,并以《青春中国: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为题,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与省内多所高校学子分享了学习十九大报告的心得,反响热烈。



在“东方最美丽的校园”里,沈菲用自己的热情和汗水,积极践行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的使命。他是校辅导员精品项目“菲同一班”主题班会工作坊的主持人,致力于推动主题班会研讨和实施机制体系化、科学化;他是学校青年辅导员的成长导师,并义务为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和报考高校辅导员岗位的同学举办职业能力培训讲座;他坚持每年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十余场,累计受众五千余人,让更多学子明晰人生奋斗的方向与目标


而在更为宽广的时空维度里,他则用自己丰富的人生体验和职业积淀,努力让更多的同行感受到这份职业的魅力与使命。近年来他受邀为海南省教育厅、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扬州大学等单位开设辅导员职业能力讲座二十余场,两次担任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复赛评委,入选为江苏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命题组、培训组成员,并作为高校辅导员代表参加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他的学习体会两次在中国高教学会辅导员研究会官方微信公众号“高校辅导员”刊发。


知行合一,实践育人


沈菲认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是要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总体原则。在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他始终坚持三条标准:一是充分掌握学生个体信息,努力走入学生内心深处;二是研究学生审美诉求,创新载体、内容和形式,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脑入心;三是密切联系“两个课堂”,将“学工”与“教学”从 “两张皮”变为 “双面胶”。


多年来,他坚持每天与1-2名同学面对面交流,同时通过多种新媒体平台与学生实时沟通,“线上+线下”的沟通交流不但消除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而且便于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他较早尝试用第三方软件建立学生电子档案,通过个人信息、特长爱好、任职情况、学校荣誉、奖助学金、学业记录、校园实践、专业实践、科研情况、组织培养、生涯规划、谈话记录、重点追踪等十三个维度的记录更新,输入检索关键词,学生信息与谈话内容在手机、电脑等终端随时可查,学生四年个性化成长轨迹清晰可见。在学校职能部门的鼎力支持下,这一模式得以推广,现已通过系统开发,形成覆盖全校的学生“大数据中心”。


他通过载体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策划组织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他组织学生进行“未来记者职业操守大讨论”,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职业操守教育相融合,多年来已成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保留项目;他带领学生参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薪火长征路”行动,徒步重走金沙江、泸定桥,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他策划开展“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发言人大赛”,活动形式新颖,话题紧扣热点,现已成为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他参与发起江苏省传媒学科研究生论坛,目前已成功举办四届,参会人数逐年攀升,影响力已从省内辐射至全国;他在院学生党总支中推出“发挥学生党员‘五员’作用,建设服务型学生党总支”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和“三思•三学•三争•三创”支部教育工作法,分获江苏省委教育工委最佳党日活动评比一等奖和全省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



所谓“知行合一”,大抵能概括新闻传播学科的应用型特点。多年来,沈菲一直致力于推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工与教学的联动协作机制,致力于打造创新传播技能的培训平台、传媒创意产品的开发平台和传媒实践服务的支撑平台。他策划开展本科生专业风采展——“学院奖”评审活动,通过课程作品评比,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他通过学工新媒体矩阵建设,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传媒创意产品的开发平台,“梦回随园,时空交错中的南师记忆”微信推送阅读量“100000+”,“那五那四那青年”微视频等多款产品在“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评选活动中获奖;他组织团队竞标成功南京青奥会OBS(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实习生项目,为在校学生搭建传媒实践服务的支撑平台,组织带领120余名学生深度参与青奥会电视转播工作,实习团队得到青奥组委会和OBS外方负责人的高度评价。


因材施教,因爱而生


工作十四年来,沈菲愈发感受到高校辅导员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对于新加入队伍的同事,他常说,面对每一个学生,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决定,也许只是我们每天工作内容的几十分之一,但对于每一个学生个体和他背后的家庭来说,却是他们的全部。学生工作无小事、无死角、无边界,要求我们不仅要有工作热情,还要充分的掌握工作技能和方法,还要有一份强烈的责任心。


“我们的工作是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打开他们心房的钥匙,而不是去配一把万能钥匙。”这是沈菲对辅导员工作的定义,“辅导员不能用一个固定模板去对待不同特质的学生,而是要因材施教,进行有温度的教育。”刚工作时,他努力想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权威”,可偏偏事与愿违,一名男生总和他唱反调。“当时第一反应就想好好‘治治’这个调皮的学生。但无意中得知他的桀骜不驯、不善沟通、甚至他的逆反与敌意都来源于家庭的不幸,我开始尝试着去接近他、倾听他、理解他、关心他,挖掘他的长处。”当年调皮的学生现已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棱角和个性依旧,在谈及这位兄长一样的老师时,他感激地说:“感谢沈老师当年没有强行把我修剪齐整,让我在背道而驰的道路上越走越走。”


常说伯乐难求,而沈菲却在十多年里成为了无数学生的伯乐。2006年,在“薪火长征路”途中,他与担任活动摄像的杨波同学彻夜长谈,得知他想拍摄一部反映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电影,却苦于没有资金支持和专业指导。此后沈菲不断与他沟通电影剧本的创作方向,联系专业老师给予指导,并积极筹措资金、联系场地。毕业前夕,杨波自编自导的中国首部大学生就业题材影片《学士街303号》成功面世,《文汇报》、《扬子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如今,杨波已是江苏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最近投资的《红海行动》票房大卖,“没有沈老师当年的支持,就没有我如今的职业生涯,我永远感激他。”


2009年,沈菲接手新生年级。开学不久,他发现来自湖南浏阳的程卫同学衣着单薄,每天的伙食费不足10元。此后,沈菲一直在学习、生活上关心这个贫困小伙子,积极为他争取学费减免、贫困补助,帮他申请学生助管工作,不断培养他的综合能力。沈菲坚信,帮助贫困学生最好的方式,是提升他们未来的社会竞争能力。两年后,程卫同学不但学习成绩出色,还担任了院学生助理团团长和校学生会办公室主任。毕业后,程卫选择了自主创业,目前已是湖南新青年文化传播公司的老总,员工100多人。每次来南京,程卫都会回学校看望沈老师,“在我眼里,沈老师就像是不断给予学生温暖,不断给予他人正能量的向日葵。


《新华日报》、《江苏教育报》先后以《“青春摆渡人”,几多苦与乐》、《这份爱是身体里的习惯》为题,报道了沈菲爱心育人的事迹。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是鲁迅先生的时代呐喊,也是沈菲工作的座右铭。他动情地说:“辅导员老师的诗和远方,就是千千万万学子的现在和未来。过往的岁月,因为有了你们的一路追随,我们青春无悔;未来的日子,目送你们投身于伟大的时代征程,我们人生无憾!”


往期回顾


军训汇演,我们风雨无阻

校工会关于举办“做温暖有力的父母”讲座的通知

军训特辑 | 九月,定格南师军训


”每周一星”系列之二十二

供稿单位:学生工作处(部)  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

文:景飞  潘文娇  郭亮

编辑:程渐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